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福建物构所)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于1960年创建,是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所。研究所立足“注重原创基础研究,加强变革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战略定位,发挥结构化学、催化化学、晶体材料和激光技术等学科优势,促进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装备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有重点地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示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经过60多年发展,取得了以“中国牌”BBO、LBO等一系列光学晶体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引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重要科技成果和奖励260余项,培植了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泰光电科技、福建中科光芯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材料与器件集成与应用的综合研究基地。
海西研究院(福建物构所)秉承卢嘉锡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建所精神和科研理念,聚焦世界科学前沿、国家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注重原创基础研究,加强变革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战略定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构建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前沿科学(原创研发)—变革技术—产业示范”三者互动科技创新价值链,在创新成果、科研布局、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和创新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材料与器件集成与应用的综合研究基地。海西研究院(福建物构所)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谨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近五年来,福建物构所共承担973、863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创新群体、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科院重大/重要方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各类重要科研计划项目约上百项。共有二十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热点论文科学鉴赏力指数在化学领域居全国的第3位。1998-2007年SCI累计被引用论文篇次位居全国科研机构第10位,SCI收录论文数连续五年、SCI被引用论文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十位。2007年福建物构所入选“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是中科院4家、福建省2家入选单位之一。
福建物构所在基于SERS光谱的可穿戴生物智能传感取得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完善股...
科技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科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目前共有各类职工781人,其中:正高165人,副高230人。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福建省创业创新人才58人,集聚和培养出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
福建物构所举办2025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历史沿革
所长致辞
历任领导
物构所所徽
物构所精神
物构所之歌
物构所风貌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研究中心
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
管理部门
支撑部门
科研成果概况
荣获奖励
专利申请与授权
科研进展
科技成果转化
人才概况
两院院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
研究员
正高级工程师
通知
新闻
概况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招生
培养
学位管理
就业指导
博士后流动站
留学生
下载中心
English
校园生活
夏令营
联合培养
心理咨询
所友会
交流天地
学习资源
研究生会
超级链接
科普文章
科普动态
科普视频及图片
科普站点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财政经费
依申请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工作流程
头条新闻
科技资讯
综合新闻
人才招聘
科研讲座
推荐专题